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笔趣阁 www.biquge34.net,东汉末年不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灵帝从黄巾之乱伊始开始临朝问政。今天他正端坐大殿之上,倾听着下面大臣们发表西凉叛乱的看法和主张。灵帝此人历史评价很差。都以为他是一代昏君。其实,也不竟然。这话怎么说?还得从灵帝登基大宝坐上皇位说起。

    永康元年(167年)十二月二十八日,先帝刘志驾崩,年仅36岁,谥号“孝桓皇帝”。因刘志后继无人,次日,皇后窦妙改称皇太后,临朝问政。正所谓“国不可一日无君”,掌控朝政的窦氏家族必然要选择一位刘氏子孙继承大统。

    时任城门校尉的窦武(窦妙之父)召见河间国人侍御史刘儵(音shu,同“倏”),询问河间国内的刘氏亲王子孙中是否有合适人选(刘儵与桓帝刘志同为河间国孝王刘开谱系),刘儵则推荐年仅12岁的解渎亭侯刘宏。窦武再去长乐宫(太后所居宫殿)与窦妙商议并达成一致意见,于是窦妙下诏派刘儵以光禄大夫的身份,及奉车都尉曹节(原职为中常侍),共持节,率中黄门、虎贲军、左右羽林军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进京。

    刘宏登基的时候年纪虚12岁。话说,窦氏家族选择刘宏继位的原因很简单:

    1、刘宏与刘志血缘亲近,且为晚辈,这样窦妙可以太后的身份继续参政;

    2、刘宏年纪小,且在首都洛阳无任何政治基础,窦氏家族可以轻松地控制刘宏,以达到长期掌秉朝政的目的。

    刘宏原本是冀州河间国的一个小小亭侯,一夜之间被朝廷高官们迎接到雒阳当上了皇帝。他面临的第一件事,就是要向皇太后窦妙跪拜,尊其为母后,而自己的亲生母亲董氏反而称为“贵人”。这一点对刘宏来说,他肯定不适应,但这也由不得他。

    当然事情很快有了转机的。众所周知,桓帝刘志是依赖宦官干掉了“跋扈将军”梁冀,此后以宦官为心腹,从而宦官集团获得权势利益。党人是士人集团中的“激进分子”,他们见不得宦官干政,这是由自身的优越感所产生的政治洁癖所致。在延熹九年(166年)十二月,双方的激烈冲突最终爆发;至次年永康元年(167年)六月,又以窦武促成的大赦而宣告暂时和解(历时半年),史称“第一次党锢”。

    建宁元年(168年),刘宏登基后,太傅陈蕃和大将军窦武二人已然可以全盘操控朝政,于是旧事重提,两人密谋诛杀宦官。

    那年九月六日晚,窦武把次日用来弹劾宦官的奏章留在宫中而自己回家睡觉去了,不料宦官朱瑀偷看到奏章,于是计划泄露。得知消息的王甫、曹节等宦官决定先发制人,控制住皇帝刘宏和尚书台(任免官员的诏令由此发出),当晚就派人去抓捕陈蕃、窦武。窦武负隅顽抗,从大将军府逃至北军军营,鼓动士兵反攻皇宫,可是宦官们早就集结了更强大的军事力量。

    两军僵持到第二天中午,窦武的军队发生哗变,转投王甫、张奂阵营之中。于是,宦官便取得全盘胜利,窦武、陈蕃等人被灭族。这就是九月政变。政变的结果是:刘宏的老师(太傅)陈蕃死了,权臣(大将军)窦武死了,窦太后被赶到南宫去了——刘宏的桎梏一下子全没了。

    次年(169年),刘宏名正言顺的将亲生母亲董贵人接到雒阳。三月初三,刘宏尊母亲董贵人为孝仁皇后,称董太后,安排其居住在南宫嘉德殿,称为永乐宫。同时入朝的还有舅舅董宠,被任命为执金吾。

    此时皇宫之中就有了两个太后了。此时的刘宏虽然还不懂得政治,但怎能不暗暗感谢给他带来转机的宦官们?假若没有宦官,他如何能将日夜思念的亲生母亲接到雒阳和自己一起享福呢?

    窦氏家族没有被杀的人(窦妙的母亲)都被流放到交阯(如今的越南)去了,宦官们自然对还在雒阳的窦妙耿耿于怀,无时不刻向找机会向其下手。而刘宏是怎么做的呢?

    建宁四年(171年),刘宏年满15岁,已完成元服仪式,可以临朝问政了。十月一日,刘宏亲自率领群臣一起到南宫向窦妙祝寿,并赠送礼物。黄门令董萌向刘宏哭诉不平,刘宏暗暗记在心里,回去后便下诏,增加南宫的物资供给。

    第二年,熹平元年(172年),窦妙得知母亲病故于交阯,不久便伤心而病逝。宦官们(曹节、赵忠等人)扣押尸体,不肯发丧,甚至提出用贵人的丧礼仪式,刘宏得知,则拍板用太后的丧礼仪式。从这些事上看刘宏是个知恩图报并不忘本的人。

    建宁三年(170年)九月,执金吾董宠获罪被处死,罪名是“矫称永乐后属请”。永乐后就是董太后,这个罪名也就是“冒称董太后旨意召见”。董太后当时的势力处于下风,刘宏无权可用,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亲舅舅因为一点小错而被处死。这也就是刘宏为什么会在掌权后任人唯亲。因为,他已经害怕失去权力的滋味。而他却并不信任士大夫集团。

    灵帝刘宏与士大夫集团的关系也不算好。因为渐渐长大的他要掌权。而少年时期的皇帝想要掌权只能依靠宦官。康熙不也是依靠内廷侍卫除掉鳌拜的吧。还有明朝的魏忠贤,要是没有皇帝背后的默许。哪样的权势都是不可能的。当然了,宦官在操作的过程中肯定免不得会给自己捞点好处。这也是人性。当然,忠正耿直的宦官也是有的。比如:李巡、吕强、蹇硕等。

    灵帝成年以后重用宦官集团和先帝刘志时期不一样。刘志重用宦官是为了对付外戚集团。而灵帝重用的十常待却是为了对付士大夫集团。刘宏深知士大夫以及他们背后的世家大族和自己不是一条心。这在颜文主导的冀州世家以及后来扩张到青、徐、兖、豫、幽各州的工商业集团兴起后表现的就更为明显。

    实际上,所谓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并非是纯粹到格格不入的,士人中也有亲宦官的。宦官中也有亲士人的。曹操的祖父曹腾(这位大宦官在后世被魏明帝曹叡追封为皇帝,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宦官皇帝)。曹腾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够处理好与士人的关系,他还举荐了很多名士为官,如虞放、边韶、延固、张温、张奂、堂谿典等人。抛开所谓的政治节操,朝廷高官的大部分政治行为都是符合自身的政治利益的,这才是唯一不变的政治游戏规则。

   &n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